武环复〔2021〕11号 A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355号 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7-08 16:55 来源: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周桃红、张文明、何兆忠、刘琼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完善建设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助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提案中点明了我市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的建议与我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相一致,对我市环保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我局对此提案高度重视,并与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就办理情况进行沟通交流,现综合答复如下:

一、完善制度,加强引导

(一)加强环保技术创新方向引导

强化对重点领域绿色环保技术创新的支持,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监测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与装备研发制造进行方向性引导。2020-2021年,在市级科技计划申报指南中,将“大气和烟气污染物高效脱除与超低排放技术”、“工业、生活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研发”、“土壤修复技术及设备研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固体废弃物减量化、高质化利用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研发”、“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发”等研究作为重点支持方向,鼓励并引导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为环境保护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二)鼓励本土企业参与国家环保制造业竞争

按照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关于组织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推荐等通知要求,鼓励本土企业参与国家环保制造业竞争,推荐中钢天澄、天虹环保等3家企业竞争国家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支持天空蓝环保等7家环保技术类企业申报国家鼓励支持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中钢天澄、天虹环保等企业列入了国家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三)培育环保技术市场创新主体

认真落实《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大力培育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绿色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高企申报培训和辅导,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全市共有155家企业通过高企认定,同比增长82.4%。及时兑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补贴资金。对2020年通过高企认定的155家环境保护企业给予6200万元奖励。

(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创新能力,2020年由市科技局组织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环境保护领域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将“高浓度有机废水强化脱氮除磷降COD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及应用”、“基于垃圾分类的餐余垃圾源头生物转化及低渗滤液垃圾填埋处置技术”等38个项目列入应用基础前沿和企业技术创新计划,武汉新天达美环境科技股份公司的“双膜耦合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及小城镇水生态系统修复中的应用”共获得市科技局1900万元研发资金的资助。目前项目研究进展顺利。

(五)引导第三方参与治污

将环保产业发展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和长江大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近年来,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通过购买服务项目等方式,鼓励环保企业参与到我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中来,为管控施工作业扬尘污染、发现污染来源、掌握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加强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提供技术服务支持。鼓励各区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开展辖区内园区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武汉东湖高新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入选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与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室联合发布的EOD模式试点项目名单。

二、加大扶持,鼓励创新

(一)推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武汉市环保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青山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东西湖循环经济工业园初具产业特色和优势。截至2020年,全市从事环境产业的企业近200家。其中产值过10亿元的3家,过亿元的30家,初步形成了集产品开发、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工程示范与应用一体化的产业链。产品覆盖污水处理与回收、大气污染防控、固体回收与资源利用、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等领域。在钢渣、矿渣等综合利用技术、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大型电站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噪声振动与控制技术、油烟治理技术等形成了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出现了一批由骨干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支持中部地区节能环保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为打造武汉环保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二)推动环保科技成果转化

定期发布《武汉市水污染防治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2020年,推荐湖北加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BSTS智能仿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农村污水生物生态资源化处理等实用技术助力十四五期间农村环境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组织环保科技成果对接活动,2021年4月29日,在东湖高新区举办“新能源、节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活动上,武汉天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上善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余热回收与脱硝一体化装置设计及其工业化应用服务”、“脱硫废水零排放协同团聚除尘、三氧化硫脱除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等8个环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成果,签约金额达2200万元。

(三)为环保建设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2020年,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医废处理厂项目、武汉汉氏环保医疗废物处置提档升级等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共5000余万元,东西湖区临空港污泥处理及固废综合利用站项目、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热轧三分厂3#加热炉改造项目、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物降解塑料改扩建项目争取省级资金1000余万元;市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700余万元,支持宝武环科武汉金属资源有限公司新建钢渣二次加工中心、武汉万居隆空气源热泵产品制造等51个项目。

(四)推广企业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综合示范

选择环保技术创新基础较好的园区和企业,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综合示范。鼓励企业基于自身市场发展需求,主动迈出寻求科研成果的“第一步”,搭建全新机制理念的研发共享平台、技术创新中心,由中冶南方都市环保牵头筹建的武汉市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全国首个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旨在推动环保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打造“政产学研资”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是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和手段。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起草《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环保支柱产业,聚焦安全应急、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环保产业,围绕武汉市“产业创新高地、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和示范企业,打造国内具有特色的安全应急与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二是推动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2019-2021》,加大环保领域高新企业培训,持续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全面落实国家关于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和高企认定奖励政策,支持引导环保企业申报国家环保装备规范企业,鼓励企业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技术需求,重点围绕空气质量改善、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等方向突破一批技术瓶颈,充分激发环保企业创新活力,为我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

四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产学研”结合,组织开展科技成果供需对接,鼓励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制定并发布相关先进技术指导目录,加快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推广应用。

五是加强示范引领。发挥武汉市国家级科创中心、省市环保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环保技术创新中心、环保企业技术中心等作用,探索绿色环保技术创新与环保产业管理制度协同发力的有效模式,及时总结可复制推广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感谢你们对环保产业工作的支持,希望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2021年7月8日    

分管领导:赵建国           联系电话:85809376

经 办 人:郭梦婷           联系电话:85805087

邮政编码:430015

走访委员情况说明

5月20日,我局与周桃红、张文明、何兆忠、刘琼玉委员几位委员取得联系,通过电话了解了各位委员的对该提案的建议和意见,并就当时的办理情况和工作计划进行了简要汇报,办理期间,我局数次与各位委员汇报办理情况。7月7日,我局将该提案办理意见提交给周桃红委员。7月8日,周桃红委员反馈对该提案办理工作表示满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