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环复〔2021〕7号  A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38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7-06 17:31 来源: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武环复〔2021〕7号  A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384号提案的答复

胡彦全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武汉成为绿色发展主战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武汉成为绿色发展主战场的建议,为我市下一步工作指出了可供参考的路径,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公安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委、市交通运输局进行深入研究,努力为武汉市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作出新的贡献。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指示批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人大、省政府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决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把长江武汉段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聚力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狠抓源头治污,进一步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切实加强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普遍增强。

一、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擦亮“武汉蓝”名片。我市坚持以“源头整治”为方向,紧盯挥发性有机物、城市扬尘等面源污染、机动车污染、重污染天气应急等重点领域,强化精准施策。一是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建立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清单、重点排放企业清单、重点工业园区清单、重点企业集群清单,督促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加强涉气专项执法,实施VOCs综合治理现场帮扶,累计帮扶企业1141家次,督促整改问题463项;基本完成全市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设施全覆盖,推进年销售量5000吨以上加油站全部实现油气回收在线监控。二是着力打造智慧绿色工地。我市不断完善扬尘管控标准,对标先进城市,先后出台“工地环境整治提升‘六化’标准”等要求,加强机械化道路清扫,进一步强化文明施工,确保封闭打围管理、施工场地硬化、扬尘污染防治、车辆冲洗设施正常运行、文明施工信息化,推广建设扬尘在线监测设备、智能喷淋设备等,自2016年起累计安装扬尘在线检测设备475台套,力争年内全覆盖三环线内重点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三是大力实施柴油货车攻坚行动。贯彻实施《武汉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严把车辆登记准入门槛,强化实施机动车报废制度,全面淘汰黄标车,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逐步淘汰国III及以下排放再用营运柴油车辆,全市累计淘汰黄标车12.5万辆。四是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发布《武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制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项目清单,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常态化开展未来72小时空气质量预报,适时向市民发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2020年1-12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首次突破300天、达到309天,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4.4%,PM2.5平均浓度达到37微克/立方米,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激励目标要求。

二是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打造“百湖清”底色。我市坚持以深化落实“河湖长制”为抓手,大力实施水质提升攻坚行动,大力实施截污、治污、清污、防污工程。一是全面推进入河入湖截污工程。建立河流湖泊排口清单并实施溯源整治,加快重点河湖截污清淤,持续整改市政排水管网混错接问题,推进完成全市市政排水管网混错接点改造,南湖片区19所高校、262个社区及单位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完成。二是全面加强工业企业治污行动。实施涉水“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清理整治污水散排、乱排污染企业250余家;开展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均建成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或依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并安装废水在线监测装置;大力推进沿江固体废物排查整治,“清废行动”反馈武汉市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三是全面构建污水垃圾清污体系。持续完善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市共建成污水管网4583.27公里,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达到452.5万吨/日,全市“一张干网全覆盖”格局基本形成,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保持100%;全市已建成14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全规范收运、全无害处置。四是全面开展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全市584艘400总吨及以上船舶全部完成生活污水接收处置装置改造,武汉化学品洗舱站建成投用,汉江武汉段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具备溢油处置能力,严格查处港口船舶非法排污行为。2020年,全市纳入国家考核的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0.9%,无劣V类断面,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水环境质量约束性目标要求。

三是坚决推进净土保卫战,增添“江城绿”靓丽。我市坚持严格控制和预防土壤污染,强化污染地块环境管理。一是摸清土壤家底,深化土壤状况调查。在完成全市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基础上,深化详查成果应用,完善土壤污染数据库,持续推进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网络建设;落实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制度,未按照规定进行评估或者经评估认定可能损害人体健康的建设用地,禁止作为居住、公共管理与服务、商业服务用地使用。二是坚持预防为主,健全土壤环境管理制度。发布武汉市污染地块名录、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并进行年度更新,强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管理,防止不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被开发利用;严格落实《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试行)》要求,实行拆除活动全过程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开展重点监管企业及化工园区周边土壤调查监测。三是落实主体责任,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明确治理与修复主体,以硚口区古田化工片区、青山区武汉阀门厂、江岸区武汉冶炼厂等区域,以拟开发为农用地和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加强破损山体绿化修复,切实保障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农产品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提案意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落实中央巡视整改和中央、省级环保督察整改要求为抓手,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推动我市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和“一主引领”成势见效的大局中,谋细谋实,善做善成。一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以颗粒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为重点,精细化管控工业源、移动源、城乡面源污染,实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降耗,抓好柴油货车排气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工地道路扬尘管控。二是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大力实施长江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三清”专项行动和河湖水质提升行动,加速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等。三是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切实保障农用地环境安全,加快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提升工业废物、建筑弃料、塑料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2021年7月5日

分管领导:任宪友       联系电话:85807098

经 办 人:姚志伟       联系电话:85806687

邮    编:430015

走访委员情况说明

2021年6月24日,我局经办人员电话联系胡彦全委员,向其汇报了提案办理情况,并按要求将答复资料发送至指定的邮箱。6月30日,经电话联系,胡彦全委员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并填写了征询意见表。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