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防联控协议串起四地责任,跨域协作共筑生态保护屏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7月31日上午,武汉市新洲区与黄冈市红安县、团风县、麻城市共同签署《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四方将围绕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协同处置、执法与应急联动、能力建设与公众参与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建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推动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深化跨区域协作 共护生态环境
根据协议,四方将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跨界生态环境问题。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推进重点行业减排、扬尘治理及秸秆禁烧联防联控;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将加强举水河、倒水河等跨界河流联保共治,共同谋划实施倒水河、举水河、道观河、少潭河等重点流域水质改善项目,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在固体废物处置方面,加强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区域合作,推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共享,提升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
强化执法联动 提升监管效能
四方将整合环境执法资源,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制定联合巡查计划,定期开展跨界污染源排查整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联合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等专项治理联合执法行动,协同推进倒水河、举水河、道观河、少潭河沿岸养殖场规范管理。
推动能力建设 促进公众参与
协议明确,四方将加强生态环境能力建设,组建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库,以业务骨干为基础力量,联合攻关,共享治理技术,联合举办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主题培训,提升基层环保队伍专业水平。此外,协同策划“六五环境日”“长江保护”“全国生态日”等主题活动,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生态之美,非一日之功;区域之兴,需合众之力。下一步,新洲区分局将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麻城、团风、红安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共同推进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推动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走深走实,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区域发展新典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