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环境新闻

共抓长江大保护筑牢生态屏障

发布时间:2020-05-22 09:25 来源: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武汉开发区长江岸线生态优美 胡冬冬 摄

浩浩荡荡的长江东逝,在流经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境内,留下了72公里的长江岸线,占武汉市长江沿线的一半。长江给予这片土地恩泽,每天近50万人共饮长江水,每年数以万计的货物从汉南港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在国家长江大保护背景下,武汉开发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投入数百亿生态建设资金,修复山体,治理水环境,以生态文明推动区域产业升级转型,高质量发展。

2/3生态绿地,严格控制开发守住“家底”为发展“留白”

在武汉市西南的武汉开发区军山街102平方公里区域内,长江、通顺河、硃山湖三条水系交互贯通,相互映衬。南北大小军山鼎足而立,硃山、凤凰山、设法山绵延起伏,山水相连。此外,硃山湖、牛尾湖、中山湖、状元湖等湖泊星罗棋布,共同构成了武汉市最大的城市“绿肺”。

2006年,武汉开发区托管军山街。此后十多年,对于长江边上这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武汉开发区并未急于开发,而是秉承“对历史负责”谨慎态度,在没有想好之前先封存起来,主动为城市留白。

2015年,武汉开发区成立智慧生态城园区。在智慧生态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线。在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三分之二是生态绿地,严格控制开发,仅剩三分之一土地可供开发,但工业项目被拒之门外,优先发展下一代汽车、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5G通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医疗康养、文旅休闲等绿色健康产业,园区定位打造“国际化智慧城市示范区、慢生活休闲体验区”。

“在智慧生态城招商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绿色优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严守生态发展底线,签约项目首选环保、健康、科技的现代服务业。曾有一些产值高的工业项目希望落户,由于不符合园区规划被婉拒。”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山复绿了,水变清了,水鸟飞回来了

生态修复扩大绿色版图

按照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过去几年间,武汉开发区投入数百亿元,修复龙灵山、硃山、大小军山破损山体,护坡复绿;大力推行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打造“绿满车都”;同时,还启动“四水共治”工程,治理26个湖泊及马影河,将区域环境治理统筹到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中。

以迎军运会为契机,武汉开发区持续推进“绿满车都”计划,3年累计投入23亿元绿化建设资金,绿化建设投资额、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多项绿化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上世纪90年代起,硃山四周进驻10多家采石场炸山采石,过度开采破坏硃山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约1/4山体断裂,裸露的岩石随处可见。采石开矿形成数十个矿坑,大的几十亩,深度二三十米,成为印刻在山体上的“伤疤”。

2007年,武汉开发区花300多万元“买回”硃山采石场,停采闭坑,并投入500多万元整治危岩体,削坡固化,修复山体。2013年,投资1.37亿元启动建设龙灵山生态公园,6万平方米废弃矿坑全部回填,并依据硃山原始地貌修复成自然坡地,种植芝樱花、格桑花等花卉,2.9平方公里内建成九曲湾湿地、芝樱花坡及环山绿道等景观。2015年6月,武汉开发区投入4372万元启动硃山复绿工程,填入200万立方米

土方,整理破损山坡753亩。用挂网、客土喷播等方式植树5万多株。2016年龙灵山生态公园完工后对外开放,高峰期日接待游客3万多人。

2018年,武汉开发区启动大小军山修复性矿山治理及复绿工程,投入5300多万元,修复山体破损603亩,山体复绿18万平方米。

武汉开发区境内水资源极其丰富,长江、东荆河、通顺河、马影河等16条河流穿城而过,三角湖、太子湖、万家湖、汤湖、官莲湖等26个湖泊星罗棋布。此外,该区还有99条渠道和16个其他水体。

2017年,武汉开发区出台《“四水共治”工作方案》,未来5年投入140亿元,构建全域生态水网,全面恢复水体生机活力,做好、做足水文章,让“水更安、更畅、更净、更优”。

2018年8月,武汉开发区正式打响湖泊治污攻坚战,投资57亿元,启动全区26个湖泊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生态种植,水体修复……经过近3年的治理,目前三角湖、南太子湖、万家湖等湖泊水质提升,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水鸟也飞回来了。

打击非法采砂,取缔非法码头,搬迁工业企业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武汉开发区斥巨资投入生态建设的同时,也将加强对长江岸线的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长江沿线非法采砂行为,取缔非法砂石码头,搬迁沿江工业企业。

2016年,武汉市启动为期3年的治理非法采砂专项行动。武汉开发区区域境内长江长72公里,占全市长江管段的一半,是全市治理非法采砂专项行动的主战场。

2018年,武汉开发区投入1000万元购置一艘先进的水政监59号执法艇,并招聘25名执法协管员充实一线,提升河道采砂监管执法队伍战斗力。同时,河道采砂主管部门区环保局采用高科技手段加强河道管理,在区内重点水域安装14处摄像头,安排专人24小时全天候监控非法采砂行为。严格执法,重拳打击非法采砂行为,针对证件手续不齐全的非法采砂船只予以查处扣押,涉及刑法的,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经过1年多的集中治理,武汉开发区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有效打击了非法采砂行为。截至2019年,该区共拆除或捣毁非法采砂船采砂机具115台套,对98艘非法移动或非法采砂船予以行政处罚,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5名非法采砂嫌疑人,涉砂刑事案件判决3起,判决7人。

为加强沿江岸线资源环境综合整治,2017年,武汉开发区启动长江沿岸非法码头整治工作,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原则,11家码头被依法取缔,23家码头提升后选址集并。腾退后码头进行滩地补植复绿,种下意杨树苗,遍地撒下草籽,曾经的砂石码头变身靓丽江滩。

(文/张智 张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