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碧水、绿城,生态美。
“十三五”以来,武汉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武汉蓝”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多,湖泊越来越清亮,红花绿树随处可见,人民群众的生态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一组数字,可以看出五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背后的故事。
1×52
建立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市改善空气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共有52个市直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作为成员单位参与。
28+21+8
建设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28个,基本覆盖全市建成区范围;建设专项监测点位21个;添置移动监测车8台,增强监测机动能力。
2.0万+2.4万
全市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2.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4万吨。
2676
全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面积扩大到2676平方公里,提升近5倍。
17
全市17座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7
全市7座在用焦炉均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设施。
20+215
建设20套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施、53家检测机构的215条机动车尾气环保检测线,专项检测在用车的尾气排放情况。
29
截至今年10月,全市166个湖泊中的劣V类湖泊数量为8个,比2015年时的37个,减少了29个,这些湖泊的水质通过治理得到明显提升。
90.9%
1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0.9%,比2015年的72.7%改善明显。同时,国考断面水质没有出现劣V类。
103
优化调整长江汉江核心区103个码头,清腾退岸线47公里,累计复绿近800万平方米。
2
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武汉段水质从3类稳定升至2类,优于国家要求。
20万
持续推进国土绿化,累计造林绿化20万亩,其中“两江四岸”360公里岸线变成了绿色生态长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