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环境新闻

端午节 | 吃绿色粽子 过环保端午

发布时间:2021-06-14 08:00 来源: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6月14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粽米飘香,龙舟竞渡,作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纪念屈原,是一直到南北朝时才真正确立,并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节日的。而端午节的出现,最早是可能是古代中国人出于避邪的需要。

端午节时,民间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熏仓术、白芷等。

其实,端午节也是一个环保的节日,因为这一天的习俗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环保元素, 从粽子的可循环包装到绿色低碳运动赛龙舟,再到环保防疫的挂艾草。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粽子香糯清香、美味可口的背后,与它的包装材料有很大关系。

粽子称角黍,黍是北方的黄米、南方的糯米;角,是祭器;角黍是阴阳争时的端正象征。以箬竹叶包黍米,是阴包裹阳之象。

粽子的异名,有称为“裹蒸”者,其实有锥形,有秤锤形,有菱角形,也有枕头形的。包裹材料,有用茭叶、粽叶的,也有用芦叶、竹叶的。

这些包裹材料可以反复使用,洗净晾干后来年可循环再用,即便扔掉也可降解成肥料,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重要的特色民俗活动,也是一项绿色健康的健身休闲运动。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

民间历来把农历五月称为“毒月”,把五月初五叫作“毒日”。在古人看来,五月是个蚊虫孳生,百毒活跃的月份。为了辟恶去毒、防疫免疫,于是在五月五这一天就有了洒雄黄、采菖蒲、门插艾等习俗,这都是在用环保的方式来防治害虫、杀菌消毒。其中的思路今天仍然可以借鉴,少一点使用化学制品,少一些污染排放。


今日端午

大家在享受美好假期的同时

不要忘记保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

共享绿色美好生活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