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环境新闻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珍禽异兽正在“归来”

发布时间:2021-07-08 09:08 来源:长江日报

从南方到北方,从内陆到海滨,消失多年的珍禽异兽正在“归来”,显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这是记者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说,近一个时期,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新闻很多。祁连山保护区拍摄到世界上最神秘的猫科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云南海拔2000多米的山林里拍摄到三只棕颈犀鸟;黑龙江东北虎进村,云南亚洲象北迁,引起网民关注;最近鲸鱼又出现在深圳大鹏湾。野生大熊猫、雪豹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频繁“现身”。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据介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纳入国家各类规划和计划,如《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等,都对全面加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做出部署。2019年底,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1.18万个,总面积超过1.7亿公顷,占陆域国土面积18%,提前实现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爱知目标”提出的2020年达到17%的目标要求。我国还通过建立各类植物园、野生动物繁育基地,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成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取得重大进展。

湖北野生麋鹿种群达2300头

每年3月到5月是麋鹿产崽季节。今年,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麋鹿幼崽196头,保护区内麋鹿数量近1300头。如今,石首麋鹿保护区及荆江故道一带野生麋鹿种群约2300头。

1991年,国家在天鹅洲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1993年,保护区开始分批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引入94头麋鹿,致力于恢复麋鹿野生种群。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冲垮石首麋鹿保护区拦网,36头麋鹿自然扩散。自然扩散麋鹿逐渐适应野外自然环境,种群数量逐渐增加,目前已在杨波坦、兔儿洲、三合垸、洞庭湖形成四个野生种群,数量超1000头,并被纳入保护区定时、定点监测范围。

保护区成立30年来,拦网、给排水、饲料基地、救护站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升级,巡护设备全面提升,多种科技手段能实时监测麋鹿状况。中科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等多家科研机构合作研究麋鹿种群疾病预防预警系统,呵护麋鹿健康生长。

野外数量达到了1800多只

大熊猫由濒危降为易危

7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完整地保护,野生生物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其实,2016年9月5日(当地时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就曾在美国夏威夷宣布,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对此,当时我国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

而此次大熊猫被降级,是因为其生存环境越来越好了,数量越来越多了。

今年是我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40周年。通过4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已得到有效保护。

链接>>>

濒危野生动物频繁“现身”

鲸鱼深圳海边捕食

6月29日,一头鲸鱼在深圳大鹏湾捕食的视频刷屏了深圳人的朋友圈。画面上可以看到,一头体表呈黑色的鲸鱼张着大嘴,不断蹿出海面捕食鱼类,周围海鸟盘旋。目前,这头鲸鱼依然逗留在这片海域,并不时窜出海面。几天来,深圳渔政部门和科研人员记录到鲸鱼捕食行为逾百次。根据视频、图片以及现场观测,专家判断其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布氏鲸。

“世界上最神秘的鸟”湖南出现

最近,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众成功救助了一只受困的鸟——全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鳽(jiān)。其主要栖息于高山密林中的山沟河谷,白天多隐藏起来,喜欢夜晚活动,是全球被记录次数最少的鸟类之一,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

广东发现野生中华穿山甲群

2021年3月底,广东东莞某林场工区发现疑似穿山甲。7月3日,专家调查队对该林场的野外红外相机进行回收。视频显示,2只成年中华穿山甲在红外相机附近觅食活动。据了解,该林场一共发现3只野生中华穿山甲活动。这也是东莞市近20年来首次在野外捕获中华穿山甲并成功监测到繁殖种群分布。

珍稀动物过得越来越好

藏羚羊升至30万头

据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6月3日发布的《2020年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截至2020年底,西藏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保护区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西藏绝大多数保护物种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明显,藏羚羊种群数量上升到30万头左右。

亚洲象增长到300只左右

近段时间,一场罕见的野生亚洲象远距离迁移活动牵动人心。据国家林草局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已由1995年全国首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时的180只,增长到现在的300只左右。我国正在研究亚洲象长远保护规划。“改善亚洲象的生存空间、提升栖息地质量,让亚洲象生活得更好。”

朱鹮从仅剩7只到千鸟竞翔

从仅剩7只到千鸟竞翔,中国朱鹮保护已经走过40年历程。40年来,朱鹮栖息地面积,已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5万平方公里。目前,朱鹮栖息地集中在中国陕西、河南、浙江。

2007年,研究人员放飞了26只人工饲养的朱鹮,这是全球首次异地朱鹮野化放飞。日本、韩国在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下也建立了野外种群。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央视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