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因水而兴,得水独优,境内江汉交汇,湖库密布。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将湖北江河湖库数量优势转变为“有河有水”“有草有鱼”“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优势,“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不断重现于荆楚大地。
2022年,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环办水体函﹝2022﹞456号)要求, 各市依照《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参考指标(试行)》,筛选上报美丽河湖案例15个。经组织专家评审,拟将清江等9个水体进行案例展示。
美丽河湖——梁子湖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一代伟人的诗篇让梁子湖蜚声世界,梁子湖跨武汉、鄂州、咸宁、黄石四市,流域面积3265平方公里,是湖北省蓄水量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全国保护最好的内陆湖泊,也是亚洲湿地保护名录上保存最好的湿地保护区之一,被誉为“武昌鱼故乡”“物种基因库”“鸟类天堂”。
突出问题
梁子湖湖域面积大,汇水流域广,汇水流域范围内主要为农村地区,总体来说城镇化程度不高,种植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村生活是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梁子湖历史上长期开展拦网水产养殖,导致湖泊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尽管已完成全部退养,湖泊自净能力恢复较慢,自然生态链失衡。再加上梁子湖是跨界湖泊,2020年以前梁子湖鄂州水域执行Ⅲ类标准,武汉水域执行Ⅱ类标准,存在“一湖两标准”的问题,多头管理、管控标准不一造成梁子湖管理难度加大。
主要做法
一是规划引领,创新湖泊保护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推进生态价值工程,建立综合决策、绿色评价考核机制;率先落实区域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累计获得生态补偿资金近4亿元;创新建立梁子湖“官方+民间”双湖长制;探索建立生态法庭,统一受理全流域跨地域生态破坏案件;共同签署《武汉鄂州梁子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协议》,对梁子湖实施同保同治。
二是全面退出一般性工业,杜绝工业污染入湖。自2013年开始,梁子湖流域累计关停36家一般性工业企业,否决60余个环境不友好的产业项目,虽然工业产值减少4.5亿元,但工业污染得到坚决制止。
三是率先实现全流域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不让一滴生活污水入湖。流域内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1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868处。荣获“全国农村污水处理先进示范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等称号,生活污染治理的做法和经验获得全省观摩和全国推广。
四是大刀阔斧进行退垸还湖,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梁子湖退垸还湖面积达18.58万亩,占全湖总面积的36.5%;拆除围栏围网32.7万亩,取缔珍珠养殖养殖1.2万亩;建成省级标准化绿色防控示范区16.7万亩;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梁子湖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称号。
五是科学守护梁子湖生命线,持续推动梁子湖生态修复。依托武汉大学科研优势,背靠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支持,创造“用水草为湖泊疗伤”的新治理经验,恢复水生植被2万余亩,建成环湖水源涵养林约12万亩。31条入湖港渠均已完成生态修复治理,治理河道总长度达164公里。
治理成效
今天的梁子湖,在湖泊生态保护事业中竖起了一座风向标,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重返,亚洲稀有水生植物物种蓝睡莲悄然绽放,“春观繁花似锦、夏赏缤纷菱荷、秋品蟹肥鱼鲜、冬看鸥鹭纷飞”,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梁子湖休养生息”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双丰收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经验启示
念好“管”字诀,强化日常巡查及监管,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念好“建”字诀,掌握主要外源输入情况,水岸同治推进控源截污。念好“退”字诀,退养退渔退垸实现水质优化。念好“种”字诀,创造“用水草为湖泊疗伤”的新治理经验,生态修复改善湖泊环境。念好“督”字诀,全面推进河湖长制,量化考核重点督办确保工作落实。
文稿来源: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