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市持续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和美丽武汉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巩固深化碧水保卫战成果,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为全面挖掘优质公众生态产品,强化美丽河湖示范引领作用,现开展2024年度市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展示。
黄陂区滠水河
悠悠滠水,绿水长流。滠水河源于大别山南麓大悟县境内,从北向南纵贯黄陂汇入长江,境内流程90.71公里,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超过5亿立方米,浇灌着77万亩良田,是黄陂的母亲河。
一、突出问题
滠水河流程长,流域范围广,汇水范围内涉及大悟县、红安县、黄陂区众多乡镇,河流沿线城镇化程度不高,滠水河生态环境长期遭受乡镇生活污水排放、居民生活垃圾堆放、畜禽养殖污染、农田面源污染、沿途工业企业废水、非法采砂等多方面问题困扰。
二、主要做法
统筹推进滠水河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1.守牢底线,巩固保障滠水河流域水安全。
一方面,统筹项目资源,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实施滠水河系统治理工程,工程规划总投资6.2亿元,河道治理总长度50.80公里,对滠水河剩余未治理的干流河段及支流进行全面治理。另一方面,聚焦民生需要,增强蓄水调水能力,拆除重建滠水河干流上的前川街滠水橡胶坝和滠口街陡马河橡胶坝,抬高橡胶坝坝顶高程1~2米,增加橡胶坝蓄水能力,完善配套涵闸,新建护岸及景观绿化等,打造滠水河“一河两岸”示范区。
2.紧盯关键,管好用活滠水河流域水资源。
加强水资源源头治理,大力实施截污纳管工程,实施滠水河沿线集镇污水管网收集和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工程,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滠水河沿线1公里范围内的村庄无污水处理设施的村湾开展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有污水处理设施的保障其正常运行。强化饮用水源地建设和管护,形成有用有备、远近相宜的饮用水源地建设格局。
3.综合治理,改善提升滠水河流域水环境。
聚焦滠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开展什仔湖排口截污(二期)、重点河流入河排口整治、小微水体整治等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加快污水治理攻坚,完成全区第一轮658.7公里排水管网排查,抓紧整改混错接点508个。建立“四乱”常态化动态清零机制,积极整治滠水河沿线“乱占、乱堆、乱建、乱采”现象,确保河流岸线整洁美观。
4.推动质变,修复完善滠水河流域水生态。
构建河湖长制责任体系,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联系部门职责。以蓝藻管控作为主要措施推进水生态修复,积极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建成滠水公园和长滨河景观带。
5.由点到面,挖掘发展滠水流域水文化。
深挖滠水流域木兰文化,依托木兰花乡产业资源,锚定“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目标任务,2023年启动、2024年实施解放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统筹推进水系综合整治、基础设施提档、特色产业发展、农旅融合惠民等工作,积极探索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五彩生态清堰。
三、治理成效
滠水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前川街滠水橡胶坝和滠口街陡马河橡胶坝的蓄水总库容已达到3240万m3,形成滠水河流域有用有备、远近相宜的饮用水源地建设格局,流域范围内人民群众安全用水需要得到有力保障,进一步提高抗御洪水能力。建成354个村湾污水处理设施,在重要排污口下游、港渠入湖口等关键区域建设人工湿地,建立“建设-运行-监管”闭环管理体系,滠水河沿线污水接纳能力将显著提高。解放堰河小流域累计生态修复河岸2.7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77.7亩,结合木兰文化,以农旅融合发展为路径,做大做强特色惠民产业,整体带动就业4000余人,村民人均年收入大幅上升。
四、工作启示
黄陂区政府始终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滠水流域综合治理作为重要工程来抓,通过搭建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围绕“生态滠水、景观滠水、人文滠水、安全滠水”的建设目标,以“等不及、坐不住”的姿态,在辖区内注重“五水共治”系统治理,积极推进上下游跨界联保共治,持续改善滠水河流域整体面貌,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
滠水河
治理前后对比照片
1.黄陂区前川街道兰裴邓机站旁处堆弃竹棚整治前后
2.黄陂区前川街道任家大湾处防洪墙内堆放生活垃圾30㎡整治前后
3.黄陂区前川街道下石港湾处河道生活垃圾整治前后
4.黄陂区前川街道河岸废弃采砂船2条整治前后
5.黄陂区王家河街道砂堆1500立方整治前后
6.黄陂区王街河街道临时工棚30㎡整治前后
7.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北门村北门港桥堆放大量废石料整治前后
8.滠水河道治理前后
9.滠水河道治理前
来源: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