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盎然的湖畔,飞鸟掠过清澈水面;生机勃勃的湿地,水草摇曳鱼虾成群。东西湖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中,生态环境指示物种频频“上新”调查名录。这些“生态信使”活跃的身影,生动见证着东西湖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正是持续优化的栖息环境,引来了更多“生态信使”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水清岸绿
水生“信使”添新彩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众多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其种类与数量变化是水质状况的重要“信号灯”。作为淡水生态系统健康“哨兵”的日本沼虾,因其对溶解氧、氨氮、有机污染等高度敏感,已被广泛用作水质指示生物。调查发现其分布范围已覆盖东西湖区大部分河湖区域。
东西湖区“湖泊星罗棋布、水网纵横如织”的独特生态基底,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家园。调查记录到近危(NT)物种2种:圆尾斗鱼、长吻拟鲿;发现中国特有种3种:包括似鱎、洞庭小鳔鮈、粘皮鲻虾虎鱼。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水质持续向好的有力见证。此外,被誉为水生态“晴雨表”的桃花水母惊艳现身,这一珍贵“生态信使”的到访,彰显了区域优质生态环境的强大吸引力。
鸟兽云集
陆生“信使”显生机
鸟类因其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且对环境变化敏感,易于观测研究,常被视为区域生态环境优劣的“指示者”。目前调查共记录鸟类国家一级保护物种2种,分别为彩鹮、黑脸琵鹭。国家二级保护物种10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22种。
红外相机监测同样捕捉到了生机勃勃的画面,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鼬、蒙古兔、野猪、小麂等哺乳动物在林间活跃的身影日益增多。貉、黄鼬以及猛禽等食肉动物的广泛分布,有力表明包括城区在内的全区域食物链结构较为完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生物多样性“家底”日益丰厚
自2025年1月起,东西湖区生态环境分局正式开启东西湖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工作。截至目前,东西湖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累计记录维管植物291种,陆生哺乳动物7种,鸟类111种,陆生昆虫99种,鱼类34种,大型底栖动物11种,浮游动物17种,浮游植物29种,大型真菌8种。下一步东西湖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将持续深化,建立全面且详实的区域物种名录。
东西湖区精心守护的生态沃土间,鸟鸣婉转,鱼虾嬉戏,草木葱茏——这丰沛的生物多样性、健康的生态肌理和看得见的修复成效,共同构成了区域最珍贵的“生态底色”。听,生态信使的“上新”欢歌声声入耳;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正在东西湖的碧水蓝天间泼墨挥毫,徐徐绽放出触手可及的绚烂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