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目标,积极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典范。”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示范标杆 整体提升战略支点生态承载力”专场于8月13日举行。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朝辉围绕“美丽河湖”“美丽城市”“美丽乡村”三个关键词作主报告,讲述武汉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的生动实践。
数据显示,2024年,武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进步19位,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Ⅳ类及以上水质湖泊数量占比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朝辉在“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示范标杆 整体提升战略支点生态承载力”主题报告会上作报告。记者彭年 摄
美丽河湖:长江武汉段稳定形成3个“微笑天使”种群水域
“微笑天使”江豚频现长江武汉段,稳定形成金口、天兴洲、双柳水域三个江豚种群;极度濒危物种鳤鱼重出江湖;成千上万的鸟儿栖息天兴洲,其中有东方白鹳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长江干流武汉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连续五年稳定保持Ⅱ类,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张朝辉介绍,武汉接续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统筹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张朝辉说,1842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完成。93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基本完成。390座各类码头完成清理,腾退岸线50公里,新增完成造林11.94万亩,新改建绿道等48公里,建成长80.7公里的生态滨水空间,长江两岸绿意盎然。
同时,积极推进市域内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入河入湖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7.84%。强化重点湖泊综合治理,稳步推进梁子湖、斧头湖岸线修复、港渠治理、管网建设等治理工程,上半年梁子湖水质稳定Ⅱ类水平。
张朝辉表示,在水域的综合治理中,武汉在全国首创长江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跨市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形成上下游联防联治新格局。
报告显示,经过对水域的综合治理,湿地成为动物的天堂,滨江滨湖成为市民的乐园。
“如今,两江四岸已织就长80余公里、面积830多万平方米的滨水生态画卷,年接待游客突破5000万人次。”武汉碧水集团总工办主任陈超在报告中介绍,经过4年多建设,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洪山江滩、硚口碧道、杨泗港都市T台等13个子项工程顺利完工,串联起两江四岸的江滩,成为城市的名片、人民的乐园。
“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2020年底,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项目正式启动,廊道锚定“安全、生态、交通、文化、发展”五大功能,围绕长江岸线284公里、汉江岸线112公里,并衔接城市腹地1—3公里,着力打造世界级滨水空间典范、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示范区。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朝辉在“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示范标杆 整体提升战略支点生态承载力”主题报告会上作报告。记者彭年 摄
美丽城市:污染防治、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三位一体”
张朝辉介绍,武汉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武汉‘气质’更好了。”张朝辉举例说,大力实施大气污染治理项目500余个,累计培育大气环保绩效B级以上企业95家,有效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2000余辆,超标车辆维修闭环率保持97%以上。
在努力做好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武汉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行动,以绿色发展理念重塑发展方式、以低碳循环发展提升生态品质,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让绿色低碳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张朝辉说。
他介绍,武汉大力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7%。积极推进能源消耗绿色低碳转型,“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超10%,全市光伏总装机容量达206.71万千瓦。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达82.5%。针对重点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三年行动,299家企业源头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同时,武汉市稳步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利用武昌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等政策优势,打造全国首个“双碳”产业特色楼宇——中碳登大厦,带动环沙湖双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联盟,加速生态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武汉绿色环保产业突破1000亿元。
张朝辉说,在生产绿色化、低碳化的同时,武汉积极推动居民生活绿色化、低碳化。
“这不是银行存折,却能让坐公交、扔垃圾这些日常小事变成‘存款’;它没印着金额,却让183万武汉人实实在在尝到了低碳的甜头。”武汉碳普惠管理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魏英在报告中与大家聊起武汉人手里的“绿色存折”——武碳江湖。
张朝辉介绍,“武碳江湖”微信小程序用户数已突破183万。生态环境局创新“碳普惠+消费金融”模式,推动“武碳江湖”平台与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实现数据对接共享,推出“使用减排量兑换消费红包”。加大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足迹挂钩贷款、碳减排挂钩贷款等绿色贷款推广力度,推出低碳信用卡、碳积分账户等支付工具,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39%。
“群众每次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都能获得定制的‘碳币’,可以在公益市集兑换物品。”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道环保社区党委书记尹艳作报告时,分享了绿色低碳融入社区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场景。2023年,北湖街道入选全球城市气候领导联盟“C40绿色繁荣社区”试点项目。
“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示范标杆 整体提升战略支点生态承载力”主题报告会现场。记者彭年 摄
美丽乡村:“生态美、百姓富”案例在武汉可感可知
今年7月,湖北省2024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绩效评价结果揭晓,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将军庙村获评全市唯一的省级美丽乡村引领示范村,黄陂区蔡家榨街道周仁湾村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
近年来,黄陂区木兰乡将军庙村聚力打造“生态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的“四美”新乡村。周仁湾村大力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环境,推动美好环境向美丽经济有效转化。
美丽乡村绩效得益于武汉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张朝辉说,武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幸福宜居品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生态效益体现在‘人放天养’的桐湖鱼上,其品质上乘,一条20斤的鳜鱼曾以1800元高价被餐馆抢购。”蔡甸区桐湖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万世雄在报告中揭开“桐湖鱼贵、水美民富”的秘密。
他还介绍,农户用不起眼的湿地植物红蓼酿酒,从餐桌走向市场;将非遗“宋·香妃传说”融入湖鱼文化,打造“香妃鱼”品牌,成为武汉老字号“德华楼”糊汤粉的独家原料。
张朝辉说,近年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进行新洲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试点,发布了蔡甸区桐湖办事处GEP核算成果,计划将GEP核算工具应用于矿山生态修复价值评估。
“未来,我们将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全面开展废弃矿山三年清零行动,完成将军山等矿山生态修复,努力将江夏东西山系打造为世界级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长廊。”张朝辉说。
编辑:王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