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环境新闻

118公斤碳减排量可抵扣236元贷款利息,武汉人有本“绿色存折”

发布时间:2025-08-14 13:50 来源:长江网

在武汉,市民们都拥有一本不存现金却能生“利”的“绿色存折”,乘坐公交、垃圾分类、节能省电……这些点滴行动通过“武碳江湖”小程序,皆可转化为可积累、可兑换的“绿色资产”,让低碳生活化作触手可及的真实收益。

8月13日,在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示范标杆 整体提升战略支点生态承载力”专场,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魏英向大家揭开了“低碳福利”背后的运行奥秘,即武汉碳普惠体系所构建的“行为记录—减排量化—价值转化”的完整闭环。

报告会现场,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魏英向大家介绍“低碳福利”运行机制。记者彭年 摄

何为碳普惠?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对个人的低碳行为进行普惠型激励的一种创新机制。公众的绿色减排行为可以在互联网数字化平台被量化、记录,而通过碳普惠平台,政府、企业都可以给公众减排行为赋予激励。

“前两个月,我用118公斤减排量省下了236元的贷款利息。”魏英在报告会现场分享了自己“碳抵贷”的经历,吸引了全场观众的好奇。记者了解到,这得益于武汉在今年3月,推出的全国首个“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息”闭环系统,在“武碳江湖”每积累1千克减排量,可在民生银行系统兑换2元利息红包,让抽象环保行为转化为具象经济收益。

“ 武碳江湖”小程序首页截图。

这种将无形环保行为转化为有形价值的模式,正驱动着越来越多的武汉人主动选择低碳生活。魏英分享了一场别具匠心的“零碳婚礼”,去年3月,一对新人通过小程序发起碳中和婚礼,百余位亲友将个人碳减排量作为“份子钱”,最终抵消了婚礼产生的1.3吨碳排放。一位00后白领则用坚持自带水杯、购物袋半年积累的减排量,捐赠给武汉马拉松助力赛事“碳中和”,还幸运抽中了健康跑名额。

那日常的低碳小事如何被精确量化?积累的减排量又如何实现流通与价值转换?武汉为此构建起“科学标尺是基础、数字平台是枢纽、多元场景形成闭环”的支撑体系。

在报告会上,魏英围绕“衣食住行”四大主题,精心设计互动测试。记者彭年 摄

魏英介绍,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13项碳减排量化方法学中,9项专为生活场景设计:骑行共享单车1公里减碳93.3克,新能源汽车充电1度减碳409.4克……这些标准如同“公平秤”,让无形的碳足迹清晰可测。“武碳江湖”作为数字枢纽,无缝对接微信、支付宝、滴滴、爱回收等17个高频平台,借助物联网与云计算实现秒级存证,市民成为绿色数据生产者。通过全国首个碳普惠城市联盟,武汉已打通便利店、酒店、银行等21个应用场景:在民生银行凭碳账户可享优惠贷款;在“有家”便利店的“碳中和商品货架”,减排量可轻松兑换咖啡等商品;小蓝鲸餐厅则推出“低碳套餐”。

活动现场,观众积极举手参与问答互动环节。记者彭年 摄

活动现场,魏英围绕“衣食住行”四大主题,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测试,将低碳理念融入生活场景。“夏季空调每调高1℃省多少电?”“游东湖绿道如何减碳?”等接地气的环保考题一经抛出,瞬间点燃观众参与热情。在轻松活跃的问答氛围中,绿色生活理念悄然内化于心。

“当政府搭台、企业提供工具,每位市民都能便捷地成为绿色转型的主角。”魏英表示, “ 武碳江湖 ”连接的不仅是减排量,更是我们共同的城市记忆,正是这些发生在日常细微之处的绿色选择,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重塑武汉生态支点的磅礴力量,书写着属于每一位市民的可持续未来。

编辑:王冲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