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江城,东湖碧波荡漾,莲叶接天映日。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值此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2025年全国生态日暨武汉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在美丽的西北湖畔举行。
来自党政机关、全国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武汉环保大使、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等80多位志愿者代表齐聚一堂,通过发布IP形象、颁发证书、志愿推介、揭牌参观等,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武汉注入志愿动能。
“城水相依”是武汉的基因,“全民共建”是生态的根基。活动伊始,《逐“绿”向“新”》宣传片在大屏幕上流转,生动展现北湖街道近年来在小区低碳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公众参与等领域的显著成绩。
一个鲜活、有温度的载体,容易被更多人看见、传递的理念也能被更多人认同。活动现场,北湖街道绿色低碳IP形象“湖宝”和“碳宝”正式亮相。它们将成为北湖街道绿色低碳工作的“形象代言人”,走进社区课堂,出现在企业展厅,活跃在街头巷尾,出现在宣传栏里,引导每一位居民参与美丽北湖建设。
“每月一次的戏曲遇见环保总引得戏码头广场沸腾,汉剧版《让中国更美丽》更是引得观众拍手叫绝。”环保社区党委书记尹艳分享了社区背后的“绿色志愿密码”,日复一日的坚持,将绿色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的志愿故事,展现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有机融合。
“一年来,北湖街道各社区相继成立绿色低碳志愿服务队,在全国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王继承的带领下,共同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现场为江汉区美丽西北湖志愿服务队7名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志愿者共同编织了北湖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强大网络,他们的身影是“多元共治”最鲜活的注脚。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守护江城绿水青山,我们都是收信人”。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项目主管罗文康,讲述全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牢记使命,更加主动投身守水、护水、节水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
“只要你热心生态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具备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有过志愿服务经验就可以报名。”今年,总队启动各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分队召集人活动,通过自荐和他荐,共推选全国最美志愿者张勤在内的16位召集人,现在颁发的聘书,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为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提供更多动能。
“从初次参与净滩活动的手忙脚乱,到如今带领团队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从容笃定。”全国垃圾分类达人、总队武汉经开区召集人肖金向大家分享个人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经历,引发在场者深深共鸣。
武汉市2025年“许小可”助企志愿行动,是推动助企政策落地见效,打通排污许可管理制度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创新举措。”武汉生态环境“许小可”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陈浩,分享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引导志愿服务力量助力企业实施排污许可制,确保企业吃透政策细节,将“纸上规定”转化为“可操作清单”的“9+N”模式,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当诗意生活邂逅美好的生态环境,便催生出生态文化的美丽芬芳。无论您用镜头捕捉江豚的微笑,用诗歌吟诵湿地的晨雾,还是用童谣传唱垃圾分类……现场启动“江城绿·生态美”生态文艺创作征集活动,邀市民朋友通过发现、记录、书写武汉生态环境提升、改善的故事,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武汉新图景。
“美丽武汉,志愿有我!”参会嘉宾为武汉生态环境志愿者之家、江汉区美丽西北湖志愿服务中心和江汉区北湖街道志愿服务联合会揭牌。“生态环境志愿者之家”的建立,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提供学习、培训、交流的专门场地,也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支持。
“以社区为主阵地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更直接、更精准地满足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是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务。”中国最美社工陈宇带来的“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化建设与实践路径”专题宣讲,从队伍管理到项目设计,干货满满的分享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了清晰指引。
“展望‘十五五’”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交流环节,40多位志愿者在碰撞中迸发火花,有人建议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有人提议建立高校社团协同机制,还有人倡议加强品牌孵化,建言献策句句有力,蕴藏着对未来五年的美好规划。
涓涓细流终成海,点点星火可燎原。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将登高望远,奋发向上,锚定“生态、生产、生活”三维度,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撒进每一个人的心田,让志愿服务成为美丽武汉建设的坚实支点,使“美丽武汉,志愿有我”的誓言在江城绿水青山间久久回荡,为江城绘就永续发展的最美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