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环境新闻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 当鸟鸣唤醒课堂:一所小学36年的生态育人路

发布时间:2025-10-08 10:10 来源:生态环境部 《环境教育》杂志

清晨,华中里小学的校园里传来一阵清脆的鸟鸣声,这不是大自然的馈赠,而是学校萌伢乐队的同学们用采集的四种鸟鸣声与音乐课本中的歌曲融合创作的“上课铃声”。这独特的铃声不仅唤醒了校园的活力,也唤醒了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始建于1950年的江汉区华中里小学,坐落于武汉核心商圈江汉路步行街,学校深耕生态文明教育36年,历经五任校长的接力传承,成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的一面旗帜。

湿地涟漪,护湖育德润无声

1989年,全国首个小学生护鸟社团在华中里小学诞生,拉开了“爱鸟护湖”教育的序幕。36年来,每到“爱鸟周”,校园内外便热闹非凡:师生们积极参与各类爱鸟宣传活动。除了“爱鸟周”,师生们的护鸟足迹还遍布武汉长江江滩、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等地。他们用行动描绘出一幅充满爱与责任的生态育人画卷,让保护自然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随着爱鸟教育的深入,学校逐渐意识到保护鸟类栖息地——湿地的重要性。2009年,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在武汉举行,学校凭借卓越的生态教育特色,承担了中日韩青少年交流活动分会场任务,成为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高光时刻。2015年,学校与武汉市湖泊局合作,从全市166个湖泊中选取14个典型代表,编发《美丽武汉 多姿湖泊》校本教材,将湿地生态教育从点推向面。自 2017 年起,学校每年暑假以“守护鸟之声 呵护湖之净 做生态小使者”为主题,策划“爱我百湖——都市绿肺”“我家门口的湖泊”等科学调查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武汉各大湖泊,开展湿地考察、撰写科普手记,将生态教育融入实践。

2022年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开幕,学校40名学生登上开幕式舞台,用中国、英国、西班牙、法国四国语言向全世界发出倡议:“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蔓延展,生态教育绽新花以“爱鸟护湖”为基石,学校进一步拓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广度与深度。2022年,学校联合多学科教师,设计出“自然成长”系列校本丛书,涵盖低年级段《身边的环境》《垃圾分类》,中年级段《鸟》《湖泊》,高年级段《湿地》《种植》等内容,引导师生及家庭积极投身环保行动,全方位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繁花盈枝,生态硕果满校园

学校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匠心打造了全国小学第一家湿地生态教育馆,以及风能、太阳能教育基地。在繁华闹市的楼顶,这片独特的生态乐园成为自然与教育和谐共融的生动注脚,为城市里的孩子提供了走进自然、了解湿地的学习平台。

“身居闹市,心敬自然;眺望远方,诗意前行。”华中里小学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被中央、省、市10余家电视台报道百余次,学校先后接待国际国内环保专家百余人、省内外来访者3000余人次、区内外师生14000余人次。学校集“国际生态学校”“国际湿地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四项荣誉于一身,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校园环境管理项目学校,并荣获湖北省首届湿地保护教育奖。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发周边资源,打造“5+N”课程圈。2024年,学校以“鸟语‘华’香”课程为开篇,推动多学科融合:科学老师组织学生实地观鸟,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作,乐队同学采集鸟声作为音乐创作的素材。在观鸟实践中,学校将长江大保护的理念深植学生心中,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2024年5月13日,学校“鸟语‘华’香观鸟行”活动走进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武汉教育电视台进行全程直播。36年的时光里,华中里小学从观鸟起步,逐步构建起全方位的生态教育体系,用持之以恒的行动,创造了生态文明教育的非凡奇迹。

当鸟鸣成为上课铃声,当湿地成为课堂,当生态教育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华中里小学用行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为未来的绿色世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来源:生态环境部 《环境教育》杂志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