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干部素质提升年”的部署要求,坚持以担当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把选聘生比选考核“赛场”设到企业车间。
“比选考场不在会议室,而在生产一线;没有总结汇报,只有实战演练。这次考核让我告别了纸上谈兵,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来自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龙婧菲兴奋地说。
近日,以一场真实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为“考题”,优秀选聘生代表在导师带领下,完成了从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梳理、企业现场勘察到拟写环评批复的全流程实战,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一线赛场得到有效检验。
实战检验,突出考准考实
这次比选考核考察的对象是生态环境局系统内优秀选聘生代表,考核方式一改试卷答题的模式,结合生态环境主责主业,将对干部环境监管执法、环境监测、公文写作等能力的考核,完全嵌入工作流程。选聘生需要在建设项目情况梳理中严格对标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在实地勘察中快速发现问题,在与企业交流中展现专业素养,最终提交的审核意见和批复草稿就是他们的“考卷”,而导师的现场点评则构成了动态的、即时的考核反馈。
“这次沉浸式的环评审批实战特别新颖,通过比选晒出了我们的水平、也比出了我们的成绩。”毕业于高丽大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孙啸琦反馈道。
把脉问诊,精准服务企业
在导师带领下,选聘生走进生产一线,系统梳理生产排污环节,将法规条文与企业实际生产流程逐一对照。结合现场勘查情况,围绕环保法律法规的刚性要求和环境监管重点,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沟通。不仅耐心解答企业疑问,更从合规角度指出潜在风险,引导企业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在依法依规前提下优化生产流程。通过交流,环保政策的高效传导与企业现实诉求得到有效对接,既体现了监管的严肃性,也彰显了服务的精准性。
管理部门精准把脉企业需求,企业则在项目初期获得了专业指导,提前规避环境风险。这既是考核的关键环节,也是优化政务服务、帮扶企业的务实举措。企业负责人则表示,这种形式为企业提供了精准的政策辅导,是实实在在的高质量“一对一”帮扶。
淬炼本领 强化示范带动
对于选聘生而言,这是一次高强度的业务淬炼;对于导师,这也是一次教学相长的能力提升。香港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郭浩宇说:“以往在办公室看文件,总觉得离实际操作很远。现在全程参与企业环评审批,不仅熟悉了流程,更学会了如何与企业、评估机构有效沟通,曾经学过的法律法规真正派上了用场。”来自基层一线的导师代表,东西湖区分局监督管理科科长丁彬感叹到:“这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导师不仅要自己懂,还要能讲清、会指导,对我们自身也是促进。通过‘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实现了干部成长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陈侣蓉表示“这样的好机会,要发动更多的优秀选聘生参与,两天的环评审批工作速成班,值得大家拥有。”
据悉,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多渠道搭建选聘生实践锻炼舞台,经常性开展选聘生比选择优,为选聘生历练搭台铺路、创造更多成长机会,致力于让年轻干部在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战场上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为高质量发展锻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骨干力量。

选聘生深入车间与企业负责人交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