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曾顶着烈日、风雨踏上生物多样性调查之路;她们曾一路披荆斩棘深入“无人之地”探索动植物的奥秘;她们曾乘坐一条简陋的渔船,不顾风浪,摇摇晃晃驶向湖泊中心进行水上采样......这一切付出,只为获得一个个真实有效的生态环境数据,为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在一次次深入涨渡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现场,我们总能看到几道美丽的身影穿梭在涨渡湖各个调查样点,观测、调查、采样、记录数据......10月21日,@武汉生态环境官方微博就带您近距离走近三位来自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生态研究室的“巾帼之花”,了解她们和生物多样性调查之间的故事。
▲周帆琦(左)、沙茜(中)、薛莲(右)
水生生物和水质
勾勒湿地生态之境
薛莲,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涨渡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水生生物及其生境调查专项负责人。
▲图为薛莲与水生调查组成员准备水上采样工作
薛莲说“在水生生物及其生境调查工作推进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全程参与实地调查,并与水生、水质等各专业调查小组开展了数次的详细讨论。”她说道,每次调查都是一次团队大作战,都需要统筹安排时间进度,这样才能确保采样监测操作规范、现场记录完善准确。每次出来采样都要带好几个大箱子,里面装满各种采样专用仪器、器皿、试剂。通常一天下来要在湖上乘船走7-8个样点,每个样点采集都要花大半个小时,每个样点都要不停重复之前的采样操作步骤,尽管工作量大,但每次都会细心并准确无误地做好每一个步骤。
薛莲不仅参与每次实地调查,同时还肩负着水生、水质调查的协调和监督工作,在接下来的12月份将开展枯水期水生生物及其生境调查,在她看来,监测分析不仅直观反映生态环境质量,也在记录历史,容不得半分马虎。
一草一木细探究
编织湿地生态之网
周帆琦是涨渡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植物及动物专项负责人,她是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硕士,是环保战线的一名新兵。
▲图为周帆琦(右上)与植物调查小组现场取样方调查
周帆琦对生物多样性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她说第一次接触生物多样性是在大学本科时候学《植物学》,那个时候老师带领我们边走边认并采集标本,不知不觉华农校园里常见植物都已了然于心,兴趣也在心底慢慢萌芽。工作后又全程参与了2020年府河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并担任了此次涨渡湖湿地调查项目的专项负责人。
每次的动物、植物现场调查,周帆琦都顶着烈日或刺骨的寒风,与现场调查人员一同去现场,全程参与,从不落下一次。现场调查可以说是又苦又累。夏日炎炎,火辣的阳光直射头顶,一整天的调查流程结束,脸上、脖子上、手臂上被晒得通红甚至脱皮,做昆虫调查时还会深入草木茂盛的“无人之地”,里面遍布各种大大小小的飞虫、蚊虫、蜘蛛网,有时候还会碰到下雨,泥泞路会更加难走,鞋子衣服全是泥土,她都不喊苦不喊累不怕脏,全程配合协助调查人员的工作。
统筹部署为保障
团队协作齐推进
沙茜,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生态研究室主任。
涨渡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项目总负责人沙茜介绍,生物多样性调查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性强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多方位的协同参与。她介绍:“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是完成调查的重要保障。以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生态研究室为核心,整合各方力量,选取有经验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水质及沉积物协作方,积极与林业部门、涨渡湖渔场支持,做好组织保障工作。”开展调查之前,要与协作方编制实施方案,对项目时间及调查样线、样点与现场调查人员进行多次讨论,必须充分论证其合理性和全面性,确保采样调查有序推进。此次调查工作从今年4月份开始,为期一年,调查内容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植物、湿地动物、水生生物及其生境四个方面展开。
▲图为沙茜(右二)和项目专项负责人及调查小组讨论采样工作
通过半年的工作,调查到涨渡湖湿地可分为湿地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及城市生态系统四类,其中湿地生态系统占比最大,达84.05%。
到目前为止,涨渡湖生物多样性水生生物调查有哪些收获呢?薛莲说:“经平水期、丰水期两期水生生物调查,共观测到浮游植物8门163种(属)、浮游动物4类77种(属)、底栖动物3门15种(属)、鱼类4目6科17种(属)。同时,对涨渡湖28项水文水质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周帆琦说:“截至目前涨渡湖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已完成了3次鸟类调查,2次昆虫、两栖及爬行调查及1次植物、兽类调查。调查到维管束植物68科151属197种,苔藓植物3科4属6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3种,外来入侵物种有4种。陆生脊椎动物15目33科58种,其中鸟类种类最多,为10目26科4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26种。昆虫有7目30科36种,发现2种外来入侵物种。”
▲乘船前往涨渡湖中心准备开展水上采样工作
阅读链接:生态环境是可贵的,是美好的,但同样也是脆弱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它,保护它!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已刻不容缓,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每一种生物都不可替代,每一个生命都不容忽视!要拿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坚定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魄力,一起与时间赛跑,守护了不起的生命。
供稿:廖玉华 郑扬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