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系统纵深开展行政执法队伍“重规范、强优化”行动,构建实施有据、监督有力、指导到位的涉企执法检查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涉企执法检查效能,进一步护航营商环境建设。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构建“三个一”工作体系,打好规范执法组合拳
一份典型案例简报
根据案件审查、案卷评查、执法稽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总结汇编成每月典型案例简报,印发给各区执法机构交流学习,帮助全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提升办案水平。已发布“未按照规定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等4个常见环境违法行为的案例模板,为一线执法人员提供参考。
一次集中评查培训
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起底清仓集中评查,结合行政执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案卷质量,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市执法案卷交叉评查,由参评方与被评方就评查问题现场交流,聘请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案卷评查专家进行答疑解惑,并结合当前执法热点和暴露的问题,进行专题授课。
一套规范执法流程图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系统梳理了从立案审查、调查取证、案件审理、事先告知、听证程序、处罚决定到文书送达、执行结案等关键环节,制作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一般程序流程图》。明确各环节办理时限、审批权限和文书要求,重点标注了法制审核、集体讨论等风险防控节点。通过将复杂的行政处罚程序可视化、标准化,既便于执法人员规范操作,又能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对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具有指导意义。
市生态环境局洪山区分局创新构建“三维五步”双审机制,实现案卷质量全流程管控
匠心设计三维核心
一是分级分类,精准施策。明确“特殊案件双审、一般案件自审”标准,将较大数额罚款、轻微免罚、行政强制、涉刑案件等4类案件纳入双审范围。二是交叉递进,提升时效。案件调查结束后,主办人立即自查,执法部门2日内完成初审,法制部门3日内完成终审,总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三是整改闭环,动态销号。通过《案卷审查单》列明问题,并经分管领导审签,强化限期整改。
明确五步标准流程
一是主办人自查,核对案卷完整性;二是“火炬手”初审,筛查形式瑕疵;三是“守门员”终审,法制部门拦截法律风险;四是分管领导审签,形成整改指令;五是整改复审,限时完成整改并确认达标。
市生态环境局硚口区分局建立执法办案“一案三审”制度
硚口区分局在案件办理中,实行“中队长初审、副大队长复核、法制人员终审”三级审核机制,严把程序关、证据关、法律适用关。初审阶段重点核查案件事实与证据链完整性;复核阶段聚焦法律条款适用准确性及裁量基准合规性;终审阶段由法制人员全面审查,确保执法文书规范、处罚决定合法合理。通过层层把关,有效杜绝“小错重罚”“以罚代管”等问题,实现“过罚相当、法理相融”。
市生态环境局汉阳区分局创新监管模式,让环境执法有“尺度”和“温度”
结合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汉阳区分局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针对辖区汽修行业企业实际情况,编制了一系列涉企执法工作指引和标准化检查表单,包括《汽修行业生态环境检查意见书》《4S店环境检查表》《4S店汽修行业危险废物管理现场检查内容及规范要点》等,详细列出了检查内容、标准以及整改建议。
通过主动增加的这一张小小的表单,及时指导企业知法守法、合规经营,帮助企业自查自纠、主动整改;同时也让执法人员能够快速进入角色,按照意见书内容逐一对照检查,避免出现检查漏项和表述不规范等问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升执法效果。
市生态环境局东西湖区分局建立“首席联络员”工作机制
“首席联络员”可为有生态环境保护服务需求的企业提供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辐射安全许可、环境监测数据、环境监管执法等生态环境服务事项。
“首席联络员”实行“首位”接单,全程办理只需联系“首席联络员”。接到企业办理生态环境相关业务需求后,由“首席联络员”全程协调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人员为其办理业务工作,让办理单位“少跑路、办成事”,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