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三监”联动聚合力 齐抓共管提效能

发布时间:2025-08-05 08:15 来源: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近日,黄陂区分局晒出上半年水环境治理“成绩单”:后湖出口水质从去年同期的Ⅴ类提升至Ⅳ类,马家湖氨氮等指标与去年同期比持续下降……成效的背后,是协同推进“监管、监测、执法监督”联动,整合内部力量,形成工作闭环,构建“1+1+1>3”协同治理格局的生动实践。

机制为基:打破壁垒,形成工作合力

上半年黄陂区分局制发《关于深化测管联动机制强化水质管控工作的通知》,以机制为基破解部门协同水质管控难题,工作质效得到提升,随后将该做法进一步延伸,在大气环境监管领域强化空气自动站与“蓝天卫士”系统联动、在声环境监管领域完善数据分析与动态巡查进行有益探索,明确“监测数据异常后1小时内推送至监管科、监管科4小时内启动溯源、执法大队24小时内介入调查”的“1-4-24”响应机制,让各个环节无缝衔接。

目标责任落实过程中,监管科根据年度污染防治目标核定具体任务,牵头统筹水、大气、噪声等因素监管需求,下达监测任务,监测站根据监测规范对固定污染源监测,执法大队对超标等违法行为调查处理,各环节环环相扣,有章可循。日常监管工作中,各相关科室把“测、查、改、督、验”等独立工作模式有机串联,形成“体系作战”优势:监测站当好“眼睛”,每日梳理重点水体水环境数据为监管提供“精准坐标”;监管科组织巡查溯源、协调整治;执法大队当好“拳头”,聚焦企业问题调查处理;整治成果再由监测数据评价效能。打破壁垒,“以数据说话”让环境管控从各自为战转变为横向联动形成合力。

数巡联动:精准定位,锁定污染源头

年初,监测站发现后湖出口水质数据异常,第一时间推送预警至监管科,监管科立即联动执法大队与第三方巡查力量沿湖岸线排查,最终锁定问题排口,经调查,该问题成因是管网内水压过大导致生活污水混排。随后,监管科组织3次现场核查,并会商水务部门启动管网改造,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在大气污染管控中,14个街乡空气自动监测站和“蓝天卫士”视频监控系统的问题发现能力也充分释放。1月14日18时,黄陂区分局调度人员发现罗汉街道空气自动站NOX、PM10和PM2.5异常高值,立即调动站点周边“蓝天卫士”探头查找,发现附近出现火点并锁定方位,调度人员迅速指派巡查人员现场核查处置,最终解决该问题,一小时后,数值回归正常。

“数据+巡查”联动,实现污染源精准管控、提升监管质效,在黄陂区分局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据统计,监测站通过自动站监控、手工加密监测织密“数据网”,编制35份监测报告,为分级巡查提供指引,共发现125项问题并优先处置。数据为巡查“指路”,巡查让数据“落地”,在数巡联动的推动下,污染问题得到精准识别和快速处置。

执法闭环:精准治污,提升治理成效

生态环境问题最终需要落脚在整改中。黄陂区分局通过执法监督来落实整改要求,当监测数据显示异常时,相关问题会第一时间纳入执法监督范畴。今年1月,监管科收到监测站反馈盘龙城冯湾点位昼间噪声超标数据后,会同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并结合超标数据会商分析,认定噪声超标主要来自附近店面装修,执法人员立即督促业主采取降噪措施,随后该点位昼间噪声数据恢复正常。

在今年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四大专项行动”中,黄陂区分局也积极发挥监测数据指引的作用,及时通过执法闭环,完成问题整改。5月中下旬,执法人员检查发现某企业锅炉废气在线检测设备在通标状态下响应时间、误差均超过技术规范,迅速通知监测站采样分析,并对企业是否保障在线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启动调查,该项问题迅速被整改到位。

今年以来,在督促整改环节中,黄陂区分局规范“问题交办-限期整改-跟踪督办-回头看”执法闭环流程,狠抓细节管理。对监测超标问题,监管科及时交办;执法大队排查污染源、督促整改,整改完成并复核达标后纳入正常监管。上半年,累计发现和督促整治问题排口30个,办理涉水、大气案件14件,涉及相关问题均督促整改到位,执法效能与治理精度实现“双提升”。

在“三监”联动机制下,黄陂区分局内各科队站从“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效能提升推动多项污染防治目标达成,5个湖泊水质同比变好,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成效逐渐显现,2个噪声国控点夜间达标率分别同比提升15.7%和113.6%,辖区生态环境安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黄陂区分局将持续优化“三监”联动机制,让协同合力更强劲、监管效能再提升,为打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新高地贡献黄陂力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