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徐栋博士,带着武汉环保小精灵“武小环”、海绵湿地城市建设的卡通小可爱“海绵宝宝与派大星”一起走进戴家湖海绵湿地公园,他会以一个生态环境改善的科研工作者、工程设计师变身为“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让我们一起听他讲述戴家湖的生态修复故事。
位于武汉青山区和平大道和冶金大道间的戴家湖,总面积达75万平方米,曾经是一片水草丰美的湖泊,随着青山片区的工业快速发展,这里逐渐被飞灰和工业废弃物所占据,当地居民这样描述“50年代一湖碧水,60年代一池煤灰,80年代一座灰山”,2013-2016年武汉市政府决定对这里进行生态修复,让昔日的灰山再次变成了美丽的湿地公园。这里随处可见精心设计的海绵城市措施,如具有透气小孔“会呼吸”的红砖园路,方便雨水下渗,而这些红砖居然是用之前废弃的粉煤灰和清淤的黏土掺烧而成;还有贯穿整个公园的透水铺装碎石路,方便收集雨水的同时,还可以过滤净化雨水作为公园的绿化用水,工程师还巧妙的利用园区清淤后的水塘和洼地,恢复了了大大小小的湖泊湿地,其中有一处圆形的水塘湿地被称为“青山之眼”,是由曾经混凝土占地面积约90%的水泥厂废墟改造而来。通过水下森林沉水植物的恢复,让这座位于城市三环线匝道下的“城市绿肾”焕发了新的活力,也因此荣获了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当时湖北省唯一入选的项目,而戴家湖海绵城市湿地公园“青山之眼”更是见证了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华丽转身。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