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环复〔2023〕10号 A 对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023017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7-21 16:05 来源: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杨书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政企合作做强武汉绿色环保产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议客观分析了我市绿色环保产业的优势与不足,从培育潜在上市企业、搭建融合创新平台、共同策划环保项目、联合组建招商团队、优化城市营商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绿色环保产业的具体建议,对我市做强绿色环保产业,促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向您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我局会同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地方金融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强对潜在上市企业指导,积极推进投融资对接。

绿色环保产业作为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有大量交集,具有资本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我市充分发挥金融在推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中的服务保障作用,加强对潜在上市企业的指导和投融资对接。

1.提升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知和运用水平。武汉市地方金融局会同沪深北交易所中部和湖北基地开展“走进交易所”等活动,激发企业上市积极性;常态化举办企业上市沙龙,发挥企业上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功能,邀请交易所、湖北证监局、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家,向企业普及资本市场融资知识,解读企业上市最新政策,帮助上市后备企业合理规划上市目标、科学选择上市路径和中介机构,指导企业提前做好财务规范和股份制改革等工作。对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通并取得股份公司营业执照的,给予企业奖励。

2.加深企业与资本市场的链接。积极收集拟上市企业等重点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联合本外地投资机构积极开展投融资对接活动。其中,东湖高新区、汉阳区、武汉经开区等相关区打造了“光谷创投汇”“创投Demo Day”“车谷融资汇”等活动品牌,开展系列投融资对接活动。截至2023年4月,市区共举办44场企业上市沙龙和投融资对接活动。

3.引导股权投资机构加大对我市企业投资力度。为吸引股权投资机构聚集发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我市“965”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投资力度,市地方金融局牵头拟订并推动出台了全面、立体的支持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即“一方案、一清单、一政策”。2023年,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股权投资若干支持政策的通知》,提出了“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奖励和补贴政策,充分发挥股权投资对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器”和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器”作用。

(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环保技术联合攻关。

1.坚强化技术研发,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组织实施碳中和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重点研发双碳专项,武钢有限联合中钢天澄、宝武环科、华中科大、武汉科大等企业、高校开展的“炼铁过程极致能效降碳技术研究”项目,获得2023年碳中和领域武汉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支持。组织实施基础研究、曙光计划等知识创新项目。支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工程大学、长江科学院、大成科创等高校院所和企业,围绕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监测及综合治理、绿色低碳等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应用开发,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能力。

2.大力培育市级创新平台。依托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公司建设的武汉市环境综合治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依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设的武汉市深部零碳能源资源技术创新中心,分别被认定为2022年首批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依托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主体建设14家生态环保领域中试平台,开展城市内涝防治与水环境流域治理、膜电极等技术中试和熟化工作。支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申报2023年度国家“特大城市群工业集聚区大气-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控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

3.积极对接武汉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支持发布地方团体标准。2021年以来,发布“高温熔渣资源化产物技术要求”“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一园(群)一策编制技术指南”等地方团体标准9项,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支持企业绿色发展。

1.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印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市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备选项目的通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申报武汉市2022年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的通知》,对循环经济重点卫程新改扩建项目、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项目、节能技改(含合同能源管理)等重点项目进行支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国能长源武汉青山热电有限公司青山热电厂污泥处置工程、武汉蓝颖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物质清洁燃烧技术系统及供热示范项目获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专项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支持;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台节能型智能电表生产建设项目、武汉麦迪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高效稀土永磁同步电动机研发制造项目获2022年省节能专项投资支持。

2.积极支持推进EOD项目谋划实施。2021年、2022年,东湖高新区EOD模式项目、江夏区环鲁湖EOD模式项目先后入选为生态环境部第一批、第二批EOD模式试点。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工作座谈会、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上级生态环境资金项目管理培训会,组织市区国有平台和相关企业参会,邀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专家开展EOD项目专题培训,加强技术支撑和政策指导,鼓励引导各区、相关企业积极谋划申报EOD模式项目。

(四)积极拓展招商平台,加强绿色环保产业招商。

积极拓展招商平台,推动武汉绿色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签约深圳恒创睿能退役动力电池包柔性数字化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及中国总部项目、武汉材保所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核心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2个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洽谈三一集团工程车换电站项目、ERC-TECH 固废再生混凝土创新创业项目等绿色环保项目。

(五)加大环保企业扶持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

1.积极培育细分领域优势企业。围绕发展的重点领域,建立细分领域优势企业培育库,做好精准服务。聚焦天虹仪表等一批有创新能力、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的中小企业在各自擅长领域做精做深,大力培育环保装备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环保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支持中钢天澄等企业申报获评国家环保装备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

2.支持环保企业上规模。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培育,加快企业向十亿元级迈进,提升亿元级环保企业数量。建立环保装备“小进规”重点企业培育库,积极推动民营环保装备企业“小进规”。

3.积极组织宣传培训。积极组织节能主题宣传,策划组织年度全市节能宣传周活动,举办“节能低碳绿色江城”专题培训,开展清洁生产专题培训等系列主题活动,举办“践行双碳战略,服务绿色武汉”的工作培训,邀请企业专家分享智慧能源等节能低碳技术、工作模式。编制《支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若干财税经济政策措施汇编》,积极宣传绿色发展政策措施。

4.开展环保产业调研,助推企业合作。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对接武汉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我市环保产业现状和发展诉求,组织开展全市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及环保产业重点企业基本情况两项调查工作。市发改委积极服务企业节能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我市相关重点用能企业达成绿色信贷、产品推广等项目合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组织2023年度绿色节能低碳项目申报、收集研判,继续做好市本级支持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推动我市绿色项目、绿色企业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我市科教优势资源,以国家布局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鼓励支持环保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机构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本地科创新型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向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支持长江生态等总承包商发挥自身设计优势,积极发展细分领域环保技术装备或与本地装备企业合作,推进服务制造耦合发展,打造一批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三是围绕重点环保设备制造企业招商引资,拟招引中际旭创、大族机器人、上机数控等环保设备制造企业,打造高端绿色装备制造产业链,壮大生态环保产业规模。通过做强龙头、做大骨干、做精中小,提高企业实力和创新水平,提升我市环保产业综合影响力和竞争力。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7月21日

分管领导:张  颉       联系电话:85806185

经 办 人:孙  艳       联系电话:85800905

邮政编码:430015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