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主城区东南部,有“半城山水半城湖”的美誉。辖区内林地面积为7125.05公顷,九峰山、龙泉山等多座山体错落有致;辖区分布着四大湖泊水系和11个湖泊汇水区,牛山湖、豹澥湖等9个湖泊镶嵌其中。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东湖高新区的先天禀赋,但要让青山长青,绿水长流,天空澄澈,必须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下功夫。2021年8月,武汉市委、市政府修编并发布了《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东湖高新区借此契机着手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服务武汉新城建设,推动中国光谷迈向世界光谷,奋力打造美丽中国示范区湖北样板。
修复后的顶冠峰
青山长青,生态修复还山体郁郁葱葱
在顶冠峰山体修复工程项目现场,武汉光谷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黄韬介绍:“以前这里是采石场和石灰厂,山体破损严重,有很多裸露的危岩。后来我们通过堆填、建设排水系统和覆绿等措施完成了山体修复,还增添了一些娱乐设施,以后这里将成为一座城市公园。”
顶冠峰位于东湖高新区绕城高速公路西侧、九峰一路以北,主峰海拔200.1米,是武汉市主城区58座山体中海拔最高的山峰。由于处于冬季,草坪呈金黄色,一排排还未抽芽的树木围绕在山体四周。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选择种植了银杏、桂花等观赏性植被,去年10月还种植了粉黛,开花的时候,山上将会呈现一片粉色的花海。
顶冠峰从20世纪70年代山体破损的状态到如今成为一座城郊公园,这归功于武汉市于2013年开展的破损山体修复项目。2014年《武汉市山体保护办法》实施,包括顶冠峰在内的全市446座山体均被纳入保护范围。除了山体修复工程,东湖高新区还在九峰山和龙泉山两山之间建造了生态、交通、科技、景观、人文等“五轴一体”的光谷中央生态大走廊。生态走廊中设置多处调蓄池、兼性塘、好氧塘等“海绵”设施,充分起到雨水调蓄作用,同时因地制宜保留“山、水、林、田、湖、草”原有风貌,恢复原有地块功能。
截至目前,东湖高新区已实施“村增万树”“小微湿地修复”“郊野公园”等多个项目,开展山体修复、义务植树、湿地保护修复、森林抚育等工作,已完成四环线生态带花山段、乡村美化绿化造林480亩,森林蓄积量增长3.87%。青山的郁郁葱葱,是东湖高新区发展的清新底色。
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禁捕队工作照。
绿水长流,治理水环境打造秀美家园
“你看,我把镜头拉到最远,湖对岸一只只大雁在干什么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办公室工作人员李博说道。
在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禁捕站,一套智慧监测系统成了禁捕站队员的“千里眼”,替他们24小时盯着湖岸线。这个智慧监测系统由牛山湖沿岸的高空监控摄像头与电子禁捕平台组成,自带热成像与自动报警功能,即使在夜里,系统中的画面也亮如白昼,一旦有人或物涉足警戒线就会在禁捕队员手机上显示报警信息。除此之外,龙泉街道禁捕站引入了河湖长制“工作站+N”的工作模式,工作站设有河湖警长、河湖检察长、民间河湖长等职位,让多方力量参与禁捕工作。这套体系的背后,保护的是牛山湖中的武昌鱼、鳜鱼等生物资源与当地居民的水源地,体现了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贯彻落实。
在南湖流域,系统的治理模式让水更清了。以前,南湖流域存在排水管控不到位、污水管网健康度不佳、雨季排口溢流严重等方面的问题,这导致南湖水质难以达标。为此,东湖高新区坚持建管并举,系统治理,谋划开展多个行动,认真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提出的南湖流域问题进行整改。首先从问题出发,总结出源头分流不彻底、生态系统不稳定、管理智慧化程度不高等七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谋”,谋划了南湖水环境综合改造、南湖PPP项目、重点闸口改造、锦绣良缘调蓄池建设等四大项目。坚持流域达标“建”,建立“每日汇报工作进展、每周现场拉练协调调度、定期巡查督导通报”的系统工作机制,高位高效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坚持多管齐下“降”,针对南湖总磷超标、蓝藻防控压力大等情况,通过合理划分围格,将湖泊划分为20个片区,精准采用物理除藻、推流曝气、湖泊底泥清淤、改造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防控蓝藻、精准控磷。坚持商街自治“管”,从分区管理、规范排水、商街自治、严管严治等方面加强管理。坚持区域联动“治”,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机制,整体施治、系统治理、合力攻坚。通过治理,2023年,东湖高新区南湖水质实现全指标达到Ⅳ类。
天空澄澈,保卫蓝天守护未来
目前,东湖高新区聚焦“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两大集群产业,辖区内光电子器件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居多,挥发性有机物(VOCs)产生和排放量较大。因此,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对于VOCs的排放管控成为东湖高新区的治理重点。
在天马微电子厂区,厂务部机械科经理刘宝成介绍了新增的RTO系统:“2023年,厂区投资320万元实施了有机废气环保处理设施升级改造项目,淘汰原有活性炭备用系统,新增3床RTO系统,并作为主机运行,原有两床RTO作为备机,废气处理后的VOCs平均排放浓度低于15mg/m3,减排VOCs达到50%以上。”刘宝成带领笔者参观了新旧两套设备,新设备明显整体规模更小,操作界面也只有几个触屏按键,更加简洁易操作。
企业通过革新技术实现减排、守护蓝天,东湖高新区政府也在VOCs的排放管控上下足功夫。如组织排放VOCs的重点企业编制“一厂一策”治理方案,推进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涉VOCs排放的重点行业企业建设VOCs自动监测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此外,还加强油气回收监管工作,安装油气回收装置,联合交管部门开展柴油车排气污染路检执法,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摸底调查、编码登记和排气污染监督抽测,严抓移动源污染防治。通过实施相关举措,2022年,东湖高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8.9%,同比提高3.1%,这对于东湖高新区继续深耕光电信息等高新产业,建设“世界光谷”意义重大。
青山、绿水、蓝天都是良好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也为城市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湖高新区正在描绘城市良好发展的未来诗篇。
编辑:崔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